(通讯员:何菲)在武汉市汉阳区腰路堤,81岁的王婆婆是街坊们眼中的“热心肠”,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曾因妇科疾病困扰多年。几年前,王婆婆因子宫脱垂行子宫悬吊术,术后复发给予阴道上子宫托,需要定期更换子宫托。本是一项寻常的术后护理,却因一段跨越院区的就医经历,让她对医者仁心有了更深的体会。
术后,王婆婆一直在武汉市第五医院主院区妇科找沈姣梅主任定期更换子宫托。沈主任细致的手法、耐心的叮嘱,让老人倍感安心。“换子宫托听着简单,但对高龄患者来说,每一次操作都关乎生活质量。”王婆婆说,沈主任总能精准评估情况,动作轻柔利落,“从没让我受过罪。”门诊护士们的贴心服务也让她印象深刻:搀扶落座、温声提醒注意事项,甚至为她这样的老年患者预留“绿色通道”。
今年4月,随着我院妇儿院区正式启用,沈姣梅主任调至新院区坐诊。王婆婆得知消息后犯了难:新院区距离腰路堤更远,需辗转多趟公交,对八旬老人实属不易。但思量再三,她仍决定“追随”沈主任:“好医生难寻,这点奔波算什么!”到复诊日,她清晨便出发,挎着布包、带着病历,乘半个多小时公交准时赴约,王婆婆说:“沈主任在哪儿,我就去哪儿”。
走进宽敞明亮的妇儿院区门诊,王婆婆的“固执”有了答案。尽管患者增多,沈主任仍坚持为每位患者留足问诊时间,检查时总会细问“有没有不舒服”;护士团队将“适老化服务”落到实处:候诊区添置软垫靠椅,主动为老人排队拿药。“她们比我闺女还细心!”王婆婆笑着感慨。
“技术好是根本,但把患者当亲人疼才是真本事。”谈及沈主任团队,王婆婆连竖大拇指。如今,她成了妇儿院区的“宣传员”,常向邻里推荐:“(五医院)现在开了新院区,看病更方便了!”在她看来,医院规模的扩大非但没有稀释服务质量,反而让“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愈发凸显——从主院区到妇儿院区,变的只是地址,不变的是医者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王婆婆的故事,是武汉市第五医院“一院多区”发展中的温暖缩影。当医疗资源向更广区域覆盖时,如何守护“老患者”的信任?沈姣梅主任团队用行动作答:专业与仁心,永远是医患之间最坚固的桥梁。而这份跨越院区的信赖,恰是对医者最高的褒奖。
-
1“追思革命先烈 赓续精神血脉”——我院党团员代表赴向警予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2025-04-03
-
2同心聚力 共赢未来 | 武汉市第五医院2024年度工作总结暨2025年目标责任书签订大会胜利召开2025-01-24
-
3喜报 | 我院荣获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卓越案例奖2024-11-25
-
4五医院医联体再添新翼,院领导调研医联体新成员单位2024-05-22
-
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到我院交流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工作2024-04-09
-
6樱花绽放迎汉马,我院医护团队全力筑牢健康防线2024-03-24
-
7武汉市第五医院签订2024年院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标管理责任书2024-01-31
-
8我院正式授牌早癌筛查门诊2023-12-22